
專欄
我大鈴木威武!到「日本摩托車發源地」浜松市參觀Suzuki Plaza歷史館(二樓篇)
二樓展場主題為Suzuki車輛的開發過程,大部份內容都是以四輪的製造為主。從企劃、設計、打模、生產到測試,所有在上市前所做的程序,都詳細的在這層樓展現。二樓展場主題為Suzuki車輛的開發過程,大部份內容都是以四輪的製造為主。從企劃、設計、打模、生產到測試,所有在上市前所做的程序,都詳細的在這層樓展現。
不得不說這個模擬開會的流程滿有趣的,不但標注出你面前每位高層的名字和頭銜,桌上的本子也會讓你知道他們現在開會講到哪個部份,讓參訪者很有參與感,除了日語當然還有標配英語。
最初步的開會討論結束後,再交由設計師完成設計圖,就要來製作泥塑模型了。
一開始先用黏土製作原車比例約1/3或1/5大小的模型,透過這個方式來檢視車輛是否符合想像的狀態,如果一切都沒問題才會再製作一個1:1大小的模型做最後確認。原以為就是個泥塑模型罷了,透過展場解說才知道連模型的製作人員都得經過訓練加上不斷的反覆練習,才能把車上細節逐一細膩的雕塑出來,連塑型工具也很講究的介紹一番。
真要展覽就沒在隨便擺擺,Suzuki跟你來真的!在介紹引擎的這區,直接把實車拖出來切開觀賞。除了這台曾經利用低價策略引起熱銷的長青車款Alto,被「剖半」展示的還有2017年也有引進台灣的公升級多功能車V Storm 1000、2006年開發的四行程船外機DF300,以及2020年底被發現偷偷在印度進行道路測試的電動版本Burgman。
開發一輛新車時,除了外觀和內部的設計,車型與顏色搭配也是重要的一環。除了車身顏色、內裝顏色,還有內裝材質以及品牌標誌都是設計師配色時需要注意的。基本上全球銷售的外觀、款式都會是一樣的,但是還是會因應各個國家不同的風俗民情而有些修改。
這裡有一個道路模擬互動遊戲,首先選擇你想要的車款,再來挑選地點,例如:海邊、高山上或是熱鬧的市區,螢幕上車輛行進的同時,可以隨時變換車子的顏色,看看在這些地點你所選擇的車色搭配起來如何,我覺得這個機器應該要裝在所有的銷售中心阿!對有選擇困難症的人是一大福音!
路面模擬測試,現場介紹了4種路面。
第1種是Belgian Road。模擬歐洲多為矩形石塊所鋪成的道路,因為石頭凹凸不平,容易造成顛簸,這項測試主要針對車輛行使在這樣路面上的耐久度與舒適度。不過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取名為「比利時路面」,印象中羅馬帝國是歐洲重要造路者,大多都稱為羅馬道路(Rome Road),難道是比利時的更崎嶇?
第2種是LowμRoad。這項測試是模擬車輛行使在低抓地力路面上的反應,像是在積雪或是結冰的道路上緊急煞車等等…
第3種是Block Road。在由磚塊鋪成、有坑洞或是表面粗糙不平整的路面上進行車輛耐用度的測試。
第4種 Gravel Road。由於車輛通過時,碎石或砂礫容易隨著輪胎移動而滾動,利用這樣的路面測試車輛行駛的穩定性。
在測試的過程中,車測人員會將測量儀器安裝在車上的6個位置來收集引擎表現、煞車功能以及操駕穩定性等數據,不過因為通常測試過程也是屬於商業機密,他們會把儀器安裝在車殼底下或是用彩繪車貼來隱藏。
撞擊測試。
現場展示的是經過駕駛座40%偏置碰撞測試後的車輛,這是Suzuki的獨家全車安全防衛科技(TECT,The Total Effective Control Technology)。雖然車頭已經嚴重毀損,透過這項科技的運用,能夠有效吸收撞擊力量來保護車內的駕駛或乘客,同時也能夠使行人遭受撞擊時的傷害降至最低。另外許多車型都還配有主動安全系統(Suzuki Safety Support),來達到Suzuki希望能夠真正落實道路使用安全的期許。
這是Suzuki在2017年東京車展所發表的未來概念車e-SURVIVOR。外觀在當時被視為是新一代Jimny的雛型,不過e-SURVIVOR的確是沿襲Jimny和Vitara這2款越野性格的SUV車,整體架構則類似X90。車身尺碼為 3460mm/1645mm/1655mm,軸距為2300mm,在動力系統上前後軸搭載各2個電動馬達,來延續Suzuki的越野精神。
旁邊紅色的車子是2014年已經停產的Kizashi原型車,在車輛上市前最後一個研發階段的原型車,Suzuki都會邀請該款式的所有開發人員一同簽名在車上,所以這台Kizashi原型車的側面窗戶上可以看到滿滿的簽名。關於Kizashi,曾經有個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新聞,2014年Suzuki美國公司因為蜘蛛網堵塞住通風口,恐造成油箱排氣受阻造成變形、漏油的可能性,而大動作的召回1.9萬輛。蜘蛛??真的是無奇不有耶!不過最後停產的原因不是因為蜘蛛,而是銷量真的太差了。
e-SURVIVOR內裝相當有未來科技感,控台的有一個中央球形投影顯示器,它會即時顯示車輛週邊資訊,另外在擋風玻璃下方是一整片螢幕的設計,除了導航功能也可以真實展示車頭前方的動態,替未來的車用資訊娛樂系統的更增添完整性。相當酷炫的雙敞篷和透明車門設計,讓喜好越野的車主有更貼近大自然的體驗。在現場真的會定格在e-SURVIVOR旁邊很久,看著它自己開機、示範功能、關機都會忍不住發出「哇!」的驚嘆聲。
Suzuki歷史館和其他博物館相比,寓教娛樂的功能顯得出色,不僅僅只是武力展示(誤)。對於車輛製造過程的技術和知識都有精細的介紹,例如針對鑄造及鍛造方式的不同提供解說,現場還準備了三種材質:鐵、鋁、塑膠,讓參訪者可以實際動手感受不同。
而車上看得到的塑膠製品,像是:安全氣囊蓋、方向鏡蓋、水箱罩護網、進風罩護網、中央扶手等等…都和塑膠成型有關。從材料取得、射出成型再到上色過程的嚴格防護,以及使用無人車搬運至倉庫儲存,後面的背板上都有詳盡的說明。
最後到旁邊黑色螢幕前,按下啟動鍵,螢幕上會將製作過程用動畫快速呈現一次,然後扭蛋就會掉下來囉!我那天得到的是一台金色的Vitara!Suzuki歷史館實在是太佛心,免門票還有小禮物可以帶走。
接下來這區是示範Suzuki在市面上能見度最高的Swift是怎麼被組裝的。
每一個零件組裝範圍是4.6公尺長,而且作業時間被設計在65秒內會完成。工作區域的零件籃,也是經過縝密設計的。利用地球引力,讓籃子自動前傾,這樣一來不管是機器手臂或是人工組裝,都能夠很快的取用,也因為是使用引力取代電力,所以不會加重能源使用的負荷。組裝動線總共分成5個部份,每一個部份都有英日文告示牌詳細解說各個步驟,也有互動式按鍵,按下後會動態示範一次組裝方式,很適合親子同樂。
「小、少、輕、短、美」正是Suzuki的企業理念,目前在日本是輕型車市佔率第一,也持續堅持產品的設計上朝小型化、精緻化的方向走。所以在Suzuki工廠裡,除非受限於空間,你幾乎不會看到轉彎的輸送帶,取而代之的都是直線距離,這樣一來能夠有效縮短組裝的速度。
連廠房和廠房之間的距離也經過細心的計算,間距不能過大而造成土地面積使用上的浪費。另外進入烤漆廠房時,門口地板上會有自動化清洗鞋底的區塊,確保有效阻隔工作人員帶入泥土或灰塵。每個環節都隨著企業理念進行規劃。
Suzuki公司在1962年3月建立的公司方針,至今仍然秉持著這精神迎向企業百年。
1. 從消費者的角度,製造出有價值的商品。
2. 透過團隊合作,建立一個創新的企業。
3. 持續進步,努力追求個人卓越。
依據Suzuki歷史館提供的數據,Suzuki摩托車在2018年全球總生產量是1,750,000台,產地分別是以下這些國家:印度41.4%、中國21.1%、印尼9.4%、日本6.6%、其他國家21.5%,不過Suzuki在2018年已經宣佈退出中國市場,專注經營印度市場,顯然Suzuki歷史館裡的數據還沒更新。
另外2018年全球Suzuki汽車銷售量是3,394,000台,摩托車是1,747,000台,汽車銷售量大於摩托車。我對這個數據感到很好奇,順便查了一下同樣是四輪、二輪市場通吃的日本車廠Honda。同年全球汽車銷售量是5,262,125台,摩托車則是突破20,000,000台,呈現摩托車銷售量大於汽車,和Suzuki相反的有趣現象。
不過為什麼Suzuki在印度市場的比重會這麼高?其實是有個小故事。第四任社長鈴木修剛上任時有著強烈的企圖心,想帶領Suzuki成為市占率最高並且是一個讓員工們感到驕傲的企業。在偶然的機會下他得知印度政府正在徵求一個能夠為印度市場打造專屬新車的合作夥伴,雖然他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早就過了期限,Suzuki的企劃書當然也就被打回。
但是他沒有放棄,持續不斷的嘗試和溝通,三顧茅廬之後,印度政府才將Suzuki列入考慮名單。1982年3月接到印度政府通知,他們將派專員飛往日本和Suzuki進行會談。那為什麼最後是Suzuki贏得成功合作的機會?據說是因為印度政府一行人拜訪了許多公司,僅有Suzuki是社長本人出面參與會議並且展現出高度的熱忱。
環境永續發展和企業社會責任也是近年來企業經營的必修學分。Suzuki公司除了有基金會、教育文化基金會、大學公益講座、森林保育、運動員培訓,我正在參觀的Suzuki歷史館當然也是其社會企業的一部分。
Suzuki浜松運動員俱樂部創立於2010年,不過這個俱樂部的前身其實是Suzuki成立於1962年的田徑社,在這裡孕育許多出色的運動員,參加過的國際性賽事像是2016年的里約熱內盧奧林匹克和2017年的世界田徑錦標賽。他們也參與日本田徑協會的兒童培訓計畫,希望能夠就此向下扎根,落實田徑運動的發展。
由於Suzuki深植於東南亞和南亞,從1967年泰國、1974年印尼、1975年巴基斯坦、1982年印度、1984年台灣、1985年菲律賓、1993年中國,也因此相當重視這些國家,企業的社會責任當然不止於日本國內。這個小劇場裡透過童趣的影片,帶著觀眾簡單認識這些Suzuki在海外經營的國家與風俗民情。
在這個範圍展覽的都是Suzuki有設廠的國家,只要走近展示架,就會聽到那個國家的問候語,非常好玩,不過有時候感應有點遲鈍,需要多走幾遍,我在這裡消磨了不少時間。每一個展示架內陳設的內容會以當地的文化和特產為主,像泰國的櫥窗裡擺了一包香米、中國是文房四寶、匈牙利是貴腐酒,感受得到Suzuki設展的用心。
照片裡後方全黑的區域並不是沒有開放,其實這也是Suzuki對於環境保護的具體作法之一。在Suzuki工廠裡,不論是作業區、辦公室,甚至是廁所都裝有偵測系統,有人靠近的時候才會自動亮燈,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Suzuki歷史館裡也是,準備接近的展示間才會亮燈,已經參觀結束的,超過一段時間就會自動熄燈。一開始不知道,還想說怎麼黑黑的,有點可怕,原來是貼心的設計。
光二樓的展覽就得到滿滿的收穫,還沒前往三樓就花了不少時間參觀,沒想到Suzuki歷史館小歸小,內容超乎想像的豐富。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