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GP專欄賽車世界

公道禁止!MotoGP進入肘膝併磨的騎姿革命!

應該這麼說,在賽車世界裡,相隔幾個世代總會出現一種或多種的大幅度改變,這也同時創造了讓這項運動不斷進步且擁有深不見底的潛力來等待世上天才們去挖掘探索──所以賽車好看的地方可不僅僅止於幾台鮮豔塗裝的跑車在場地繞圈圈而已。

從二行程到四行程如是,從同傾到出膝蓋亦如是,這種革命性的改變並不僅僅只是單一動作或是機械上的改良,而是在於時代進步之下,車架、輪胎、電控、重量控制以及速度演變、車手駕駛風格環環相扣之下的產物。

進化,是被迫的過程

Marc Marquez是距離現在這個時間點裡,為MotoGP帶來「騎姿」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最為人所知的就是這位年輕的西班牙車手在HONDA RC213V上做出了不可思議的傾角以及肘膝併磨的誇張騎乘姿勢, Marc Marquez這一種極端的騎乘風格並非天外飛來的想法,而是在當今車輛電控的科技輔助、輪胎在配方與抓地力的技術提升以及車體重量、車手重心轉移等方面都進行的改良而進化的產物。而這一項技術也因為Marc Marquez 的到來,並且做出令人詫異的速度以及拿下數次的世界冠軍獎杯等實戰經驗下,而被MotoGP甚至Moto2與Moto3眾家車手們爭相效仿。

但要注意的是,以歷史的角度來看,利用超大傾角來達到肘膝併磨這項技術並非Marc Marquez所「發明」,早在Casey Stoner還待在HONDA時,就曾經有過這種騎乘姿勢的出現了,我們只能說,Marc Marquez將之發揚光大,並且在當今賽事中被廣泛使用的最強推手。

遊戲規則改變者

破壞才能帶來重生,在賽車上也是如此。這些「遊戲規則破壞者」重新定義了當代賽車的極限可能,並且讓循規蹈矩的傳統流派直接過氣的存在。

但是,能夠在MotoGP上改變遊戲規則的人,對於其他車手而言,開端者並不會特別享受到新技巧的全部利益,重點就在於其他車手也同時是挑戰者,任何激進的新技術都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被群起效之,將所有車手也一舉提升到同一個水平。

另外,就算是當今統一電控系統的制約,但在最高層級的比賽中,依然能有遊戲規則改變者來打出一片截然不同的天下。而這種競爭與技術的進步將會是永無止盡的。

肯尼王效應

1970年代末期,Kenny Roberts是當代第一位改變遊戲規則的傳奇人物。1970年代的賽車技術造就了多數車手以同傾的方式令賽車轉向,500c.c.二行程的猛獸,在當時的年代,引擎的發展技術遠遠超過了輪胎配方、構造以及車體架構與幾何的技術力量。

但肯尼王Kenny Roberts(老肯尼,你所知道的「那些肯尼們」的老爸)卻在當時的比賽中超越的眾人的想像,他利用車架技術與輪胎橡膠技術的弱勢,透過絕頂的油門控制能力讓車輛達到超越對手的抓地能力,同時他也嘗試運用膝蓋來當作傾角測量的工具,利用膝蓋的距離來探測車輛極限。

而實際上,這一項技術革命也讓Kenny Roberts在當時呼風喚雨,直接稱霸70年代的GP戰場。但要注意的是,「磨膝」這項技術並非Kenny Roberts「發明」的,我還是要重申,這種技術的演化都不是突發奇想,而是因為彌補硬體技術層面的不足而「演變」而來的騎乘姿勢調整。

只是調整之後可以贏,當然造成之後至今的風靡。

又是Rossi

是的,近代賽車有太多產物跟Valentino Rossi扯上關係。隨著歐洲車手開始在MotoGP賽場上奪回主控權,在肯尼王時代之後的「次世代」出現了Valentino Rossi。Rossi是一位全能型的車手,在當時,這位義大利車手擁有絕佳的賽車操控能力,以及賽車適應能力與開發能力。這也讓Rossi可以在125、250、GP500以及近代的MotoGP級別中稱霸並樹立自己傳奇的典範形象。

在當時,沒有人知道MotoGP的Prototype或是Superbike這種Stock Type的賽車上是否對於使用磨膝的騎乘姿勢有所效果時,這對Valentino Rossi而言並不是太重要,義大利車手擅長的是在每一個彎道上用膝蓋來測量極限並且華麗的滑過這些彎道,在當時對Valentino Rossi而言,磨膝過彎已經是一種必備技能,無論車種。

但是,時代的進步也讓後追者的腳步逐漸邁大,最成功的莫過於Jorge Lorenzo莫屬。Lorenzo從與Valentino Rossi的每一次對戰中汲取所有Rossi的技巧與精隨,存為己用之後再融會貫通,Lorenzo利用自身穩定且精準的騎乘風格,在MotoGP職業生涯中也獲得多做世界冠軍的頭銜。

Marquez的降臨

然後,Marc Marquez出現了。他不僅僅只是遊戲規則改變者,同時也利用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輪胎抓地能力極限,在前輪滑動的狀況下對其他車手而言幾乎可以說是摔車摔定了的狀態下,對 Marquez來說卻沒有問題,西班牙車手在車上所展現的絕佳平衡以及相當具有謀略的戰術執行與勇於挑戰的騎乘風格,讓Marquez在當年成為繼Kenny Roberts之後的世界冠軍頂級新秀。同時,Marc Marquez也將「肘膝併磨」這種改良肯尼王僅僅使用膝蓋量測,在車上需要大幅度移動身體重心,並且使用輪胎最極限傾角的過彎方式在MotoGP場上發揚光大。

小小聊一下磨手肘的用意與狀態,基本上,以Marc Marquez為例,前輪在進彎的制動時其實已經超過抓地力極限,Marquez的騎乘風格會將車身傾倒到幾乎貼地的最極限狀態,這些動作都是在為了尋找前輪的極限抓地力而使用,Marquez也同時在過彎時會故意的讓前輪產生滑動,並且使用手肘來進行探測與練習。這樣做的話,他可以在每一個彎都充分了解到輪胎抓地狀況,但相信我,一般人要做到這種程度根本連想都不用想。

在當時,磨手肘「Elbow Down」的技術普遍被認為是為了增加車體轉向性能而生的技巧,用增加傾角的方式讓賽車轉向,這是合理的,但實際狀況卻沒有這麼簡單。當今賽車科技基本上要做到65度傾角並非難事,而賽事使用的輪胎也完全可以對應這樣子的傾角。而在65度的傾角狀態下,膝蓋基本上是無法使用項肯尼王的年代那時膝蓋全開來進行極限量測,就算將臀部外移進行側掛,65度傾角的狀態下幅度也不可能太大。

所以,Marquez使用了磨手肘的方式來對應賽車在過彎的指向與抓地力量測的功能。如果在彎中輪胎的側向滑行量有辦法趨於一致,那駕駛者就可以在比較沒有後顧之憂的狀態下進行騎乘,一旦側向滑行量改變,整體賽車動態就會瞬間改變,對騎士來說也容易造成反應不及與恐慌而帶來失誤。也因此,利用手肘來輔助車身動態,Marquez的肘膝併磨技巧其實也同樣是為了對應新世代的頂尖賽車科技而來。

但即使如此,在現在這種競爭依然持續在循環著。HONDA有Marquez這塊神主牌,但諸如「老一輩」的Valentino Rossi、Andrea Dovizioso或是同樣為新生代的Alex Rins、Maverick Vinales與Fabio Quartararo等,也都紛紛透過改變騎乘風格來匹配當今的MotoGP廠車科技與輪胎技術,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想追上Marc Marquez的腳步,所以目前的MotoGP,磨膝磨肘早就已經是各家車手的家常便飯!

走向未來

你說,下一個劃破時代的革命家會是誰呢? Alex Rins綜合古典與現代的獨樹一格流派騎乘風格也許是,Maverick Vinales又穩又快的機器人精準型風格也許是,Fabio Quartararo完全不科學的彎速制動型風格也許是,但誰都說不準。這也是我們對賽車運動的熱情可以持續燃燒的動力之一,你遠永不會知道接下來的賽車科技與技巧可以在如何的進化改變。

也許你家的八歲小孩,在跨上摩托車的哪一天裡也能夠重新定義兩顆輪子在賽道上的無限可能。

TC

練車不努力,但求肘磨地;仿賽還街車,小孩才選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