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德蘭的艷陽,只給了Inline 4的賽車笑到最後的權力,
除了Maverick Vinales。
尼德蘭之後的夏天,給了每一家車隊一些希望與下半季的期待,
除了Maverick Vinales。
在上半季結束之後,也許這次有別以往,我們用降B調起手,用小調特有的感傷與惆悵,開始我們這次的雙週評吧!
YAMAHA:不要談什麼分離,我不會因為這樣而哭泣
一語雙關。
先說Fabio Quartararo,目前為止YAMAHA大概也就真的走上了過去HONDA走過也正持續在走的老路,集中所有支援在Quartararo身上,而會造成這個結果的主要原因我粗略歸咎上來自於,其一,四台場上的M1只有20號賽車在幾乎所有賽道上的適性良好,甚至太好。其二,只有20號的賽車從Petronas YAMAHA到Monster Energy YAMAHA的轉移後並沒有衰退,甚至直接起飛。
RC213V也遇到了一樣的問題,當一家車廠在場上有超過兩台以上的賽車時,卻只有一位車手穩定輸出不打緊,其他車手的表現可以說是大起大落,那我們應該要說YAMAHA(或是HONDA)的車有夠好騎還是難騎?表現好還是不好?開發改良的成效上是有效果還是沒有?
Fabio Quartararo的成功帶出了自己的奪冠氣勢,但也連帶拉出了一大串其他車手普遍大起大落的弊病。YAMAHA的開發方向勢必也會因此而跟著Fabio Quartararo而走,但Quartararo的騎乘風格在過去曾經被評論為「不可思議」、「技巧高超」,尤其是出神入化的帶煞入彎技巧,加上攻擊型態都跟其他YAMAHA車手有著極大差異,Franco Morbidelli拿著A-Spec的賽車或許還能做自己,好自在。
但Maverick Vinales與Valentino Rossi的角色與表現就相對尷尬許多。
扣掉可以七八成確定今年會是最後一支舞的Rossi,我們把焦點放在Vinales身上。
照理說,Maverick Vinales用當年Jorge Lorenzo跳槽DUCATI之後留下的那台M1拉出了一波開季連三拉三,在2017年也讓各界為之震驚,擁有與Jorge Lorenzo同樣均衡、柔順且精準單圈控制能力的SSR年輕車手又被YAMAHA拿走,乍看之下YAMAHA準備要迎來後Lorenzo時代的霸業,手握Rossi與Vinales,成績周邊雙贏的如意算盤,
卻完全失算。
M1從Vinales的連勝之後,開始了一連串的災難:曲軸偷輕、車架版本、引擎耐用度衰退、馬力不夠、極速墊底、與MICHELIN後輪完全無法匹配、挑賽道跑的大小毛病纏身,Maverick Vinales變成了一個在YAMAHA的賽道超強,其他賽道超烙賽的大起大落的車手,而這幾個賽季中Maverick Vinales也曾經歷過與老字號技師長Ramon Forcada之間的不和,以及對YAMAHA始終找不到後輪抓地力解法的開發進程感到憤怒之外,Vinales對外的問題最常給的答案就是「我不知道」。
一個擁有出色開發能力的車手不會對媒體有這種發言,他們會非常清楚賽車的開發方向與自己應該要做什麼,打個比方,Pol Espargaro在KTM時代,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RC16有什麼問題:車架的柔軟度、懸吊的匹配以及引擎動力的不足,DUCATI時代的Andrea Dovizioso,在MICHELIN還沒有更新他們的輪胎配方之前,Dovi可以說是場上保胎能力最強的車手,這也是他為什麼可以在賽末點時,槍膛中還有子彈可以跟Marc Marquez肉搏一波的原因。Dovizioso也是開發能力很出色的車手,從他的訪談中你可以知道DUCATI在空力套件上、在彎速改善上做了些什麼。
換個角色,開發能力普通,但速度條件很棒的車手則會強調戰略。擁有速度的車手知道自己的設定取向該往哪邊走,而獲勝的關鍵便在於實戰的戰略擬定與執行能力的完成度有多高。這部分,Fabio Quartararo以目前的態勢來看,我們不太看的出來法國車手的開發能力究竟功力多深,但速度上的確是異於常人,這點也跟Quartararo的起跑技巧以及比賽戰略執行度上有很深的關係。
但相對的,YAMAHA與Vinales之間的狀況與關係並沒有因為這些困難而有所改變。
Vinales的起跑問題已經不用多談,要看到他來場樸實無華且枯燥的Pole to Win真的太難,每一次的排位賽到正賽Vinales總是給人無限希望之後,在紅燈熄滅瞬間直接毀滅到無間地獄去。一年前你要說YAMAHA不夠強,Maybe,但YAMAHA今年有了Fabio 之後的M1,強不強的問題也就從車廠變成了車手要來背負這尊十字架了。
白話一點的說,Fabio Quartararo太閃耀,強勢到YAMAHA甚至快要忘記了過去兩三個賽季被Vinales戳到的痛處與癥結,Vinales提出的問題與他自己在場上的表現一致,今天找不到抓地力就是找不到,沒再跟你演什麼Sunday Rider的戲碼,反之,他覺得OK就真的OK,大家喝香檳的那種OK。
確定提前解約到底對Maverick Vinales與YAMAHA是不是好事,我的看法是肯定的。無論YZR-M1會不會在Vinales離開之後直接起飛,或是讓Quartararo突然墜落,這都對於已經無心繼續騎M1奮鬥的Vinales來說沒有多大幫助,就像去年賽季末心灰意冷的Dovizioso一樣。
就算這一步會是Vinales自己把自己的GP生涯走死的棋。
至於未來花落誰家?我認為順著輿論讓APRILIA簽下Vinales,算是有勇無謀的選擇。
一來,過去幾年在YAMAHA並沒有特別突出的開發資歷,但目前APRILIA最需要的是開發型的車手來助拳,Vinales算是上品車手,但他需要的是一台可以奪冠的,體質已經調整過的賽車,以RS-GP還需要一到兩年的醞釀,我不確定Vinales可以帶給APRLIA,或是APRILIA可以帶給Vinales彼此之間能有多少好處與效益。
二來,APRILIA現在應該要積極的爭取Dovizioso的加入,不然YAMAHA廠隊這個看起來依然誘人的空位,會不會開搶這位時至巔峰時期的前幾年的世界亞軍車手,實在難說!
VR46車隊?這我覺得效益更低,當然我不排除可能性,但單就效益層面來看,VR46車隊的重點在於培養優秀的義大利年輕車手站上最高殿堂舞台的宗旨來看,怎麼選也輪不到西班牙籍,且非VR46學院出身加上沒有V4經驗的GP經驗者,來搶DUCATI衛星車隊車手這缽飯碗。
回SUZUKI?除非Alex Rins下半賽季直接原地爆炸,面目全非的那種炸。
HONDA:不管阻礙有多大,猶原慢慢繼續走
現在的HONDA你還能要他怎樣?
就這樣。
從Marc Marquez回到比賽之後,HONDA瞬間像有了靈魂一般的轉動,這無關Marquez的成績好或不好,只要Marquez這尊大佛坐鎮,彷彿就能帶給HONDA無限希望一樣。
這是心理層面,更不用說在Sachsenring一站證明了上半季末的Marquez的復原狀況,將會帶給八月開始的下半賽季各家車廠有多大壓力。
中上很可惜,比Pol Espargaro還可惜。他可以證明自己在普遍對RC213V較不友善的賽道佈局下,自己可以發揮多大能耐,但Low Side就是一切的結果,除了扼腕,我也很擔心IDEMITSU還會給這位老鄉多久的發揮空間。
Pol Espargaro的第一個HONDA半季就這樣結束了,是震撼教育大於學習吸收的半年,畢竟HONDA給他的時間並沒有很多,遙想Jorge Lorenzo那一身違和感滿滿的Repsol HONDA皮衣,我現在看到Pol Espargaro在十名之外苦苦追趕的鏡頭就直打哆嗦。
DUCATI:我只想做你的太陽,你的太陽,在你的心裡呀,在你的心底呀
看起來,Pecco應該會是DUCATI心裡的太陽,Miller就是雨天再從手牌拍出來發動場地效果的魔法卡。
這肯定不會是Gigi Dall’Igna想看到的畫面,但半年下來的驗血結果就是:Pramac的手氣就是比Lenovo DUCATI歐,還是連歐你三年,歐到你趴在地上哭的那種。曾經的Petrucci與Miller、現在的Johann Zarco,哪個不是威風八面甚至力壓廠隊的鏡頭與積分表現?
DUCATI到底為什麼每次這種關鍵簽約,都搞得像是在博歹茭?
Bagnaia算是有跑出身價的廠隊車手,存在感高,速度快且從衛星車隊到廠隊的表現並沒有衰退跡象,這是好事。但Miller除了Le Mans的激情之外,平均三到六名左右的完賽成績就跟前兩年的Petrucci無異。
Pramac是不是車庫冷氣放了什麼純的?
SUZUKI:不去想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我看見每天的夕陽,也會有變化
SUZUKI看的出來正在想盡辦法「留住Brivio的影子」,車子沒壞,車手沒變,這半年他們也盡力的在維持去年的好手感繼續在今年賭一把。
但賽車如果能讓你天天過年,就不是賽車了。
今年除了Marc Marquez強勢回歸之外,Fabio Quartararo更加穩定且可怕,Pecco Bagnaia也擺脫傷勢困擾,Oliveira與Binder雙雄也是逮到機會就出征,SUZUKI已經不像去年那樣可以當亂世梟雄。
GSX-RR如果沒辦法擺脫「M1好,我就好」或是「M1烙賽,我就烙賽」的陰影,那即便在如Assen這種可以一展風采的賽道上,GSX-RR也是雙掌難擋四拳。
更不用說SUZUKI正要準備跟同為Inline 4的YAMAHA互毆之前,Alex Rins就先領便當下課的這種雪上加霜了。
KTM:想見你,只想見你,未來過去,我只想見你
KTM在下半季是我看好的車廠。
一來是人事底定,喔!對,我不把Tech 3 放進來考慮範圍,Remy Gardner跟誰搭檔都無損廠隊兩位車手的輸出,說到底,Tech 3也許真的希望可以當Pramac 2.0,但車手市場可不是人人都可以歐到這種亂七八糟的程度。
KTM加上Avintia時代的Zarco,有誰能料到今天他也可以在V4很有速度?
Tech 3 過去YAMAHA時代的確也屬於手氣很歐的那類,但問題在於充其量他還是獨立車隊,KTM就目前的姿態看起來很明顯,Red Bull KTM的主力與Tech 3 KTM的育成策略分得相當開,二來是Brad Binder與Oliveira會隨著車輛開發與熟悉程度漸增,雙雄前勢看漲哪可能讓其他人來賞自己一個大相公,Tech 3在Danilo Petrucci與Iker Lecuona的效果不如預期的情況下選擇先簽Remy Gardner,明年二軍出發當養成,目前來看KTM不需要即戰力老將,他們需要的是更多自己家養成的潛力新人來延續KTM的成績與開發計畫,KTM已經有Dani Pedrosa這張穩噹噹的好牌,開發型車手,就是這麼好用,人人都應該要有一個!
所以YAMAHA在疫情年放掉Jorge Lorenzo真的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
APRILIA:明知道讓妳離開他的世界不可能會
原本市場上沒有位子,可以跟Andrea Dovizioso慢慢磨的APRILIA,大概八輩子沒想到Maverick Vinales會用提前解約的方式離開YAMAHA。
緊張的不是要不要簽Vinales,應該是要緊張YAMAHA要不要拿Andrea Dovizioso。
就如同我在YAMAHA的部分提到的,一旦YAMAHA開放位置,Dovi可是騎過M1登上頒獎台的男人,目前Fabio Quartararo與Franco Morbidelli合約穩定,Dovi在上個賽季結束後表態只願意接受「有冠軍相的賽車」等條件。
斗哥哥,YAMAHA這不就來了?
APRILIA會釋出什麼善意來留住Dovi就是我們可以觀察的重點,今年的RS-GP有乾地前排實力,但這足不足敷留住Dovizioso?Espargaro的開發能力與速度基本上我認為到極限了,換個人,不對,換個有心要開發的人來試試看也不差。
總比放一隻Lorenzo Savadori在場上直接被殲滅甚至順手再幫你把車子摔爛,都對車廠來的有幫助許多,許多,許多… …